断更了有14天,公众号流量主居然还有收益
这个数字不大,但足够让我惊讶。因为上一次更新文章还是7月4日,算下来已经整整14天没动笔了。
这14天里,我既没发过推文,也没做过任何运营,公众号像个被暂时遗忘的角落。
像我平时每个月认真更新五六篇文章,出了爆款才有10元一个月,那时我总觉得,公众号流量主就是个“体力活”——必须持续输出,才能换点零花钱。
可这个月流量主收益却像个懂事的孩子,每天默默涨一点,几毛,几块,零零总总加起来,居然比我过去“认真更新”时的月收益还高。
我才突然意识到:或许我一直低估了公众号的价值。它不像朋友圈那样“刷过即忘”,也不像短视频那样“火过就凉”,那些曾经写下的文字,原来在悄悄变成一种“数字资产”。
看来写公众号赚点零花钱还是可以的。
我曾在朋友圈发生活感悟,当天好多人点赞,过三天就没人提了;在短视频平台发“情绪价值”的视频,火了两天就沉了,现在每天没几个看的。
但公众号不一样。
第一,它能“存住”东西。文章发出去就一直在那,读者想找随时能翻到,不像朋友圈刷着刷着就没了,也不像短视频被新内容挤下去。就像家里的工具箱,平时可能不用,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。
第二,它能“接住”主动找过来的人。微信的“搜一搜”很管用,有人想知道“宝宝辅食怎么做”“电脑蓝屏了怎么办”,会主动搜,只要你文章里有这些词,就可能被找到。这种“人家来找你”的模式,比平台硬推靠谱多了。
第三,赚钱方式简单。只要有人看,文章里的广告被点一下、或者被看到,就有钱。哪怕一天只有几十个人看,攒起来也能有零花钱。最关键的是,它不管你更不更新,只看文章还有没有被人看。
二.普通人做公众号,不用追求“高大上”,做好3件事就够了。
第一,选“小而具体”的领域。 别想着写“人生哲理”“社会趋势”,这些内容竞争大,而且很难有“持续需求”。
第二,文章“实用大于文采”。 不用追求华丽的句子,把事情说清楚就行。
第三,给文章“加个标签”。 标题和正文中,多放一些“用户可能会搜的词”。
写在后面的话:
断更14天仍有收益的经历,让我对“写作”有了新的理解。
以前总觉得,写文章是“付出时间换当下的反馈”——发出去有人看、有收益,才值得写。现在发现,公众号的文章更像“时间的复利”:你今天花1小时写的内容,可能这个月没什么动静,但半年后、一年后,还会有人因为需要它而点开,为你带来一点点收益。
或许你会说:“我文笔不好,写不出来。”但其实,普通人的公众号不需要“文笔”,只需要“真诚”——把你知道的、别人可能需要的东西,老老实实地写出来就行。
或许你会担心:“我没时间天天更新。”但没关系,每周写一篇,甚至每月写两篇都可以。公众号的魅力就在于,它不逼你“内卷”,只要你留下的内容有价值,哪怕更新慢一点,也能有“意外收获”。
如果你也有想分享的小经验、小技巧,不妨试试申请一个公众号开始写下来。
不用追求成为大V,就当是给自己建一个“数字存钱罐”——今天种下的文字,说不定哪天就会悄悄长出零花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