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推任务网地推相关问答断更了有14天,公众号流量主居然还有收益

断更了有14天,公众号流量主居然还有收益

地推任务网 2025-07-22 12:21:21 97推荐 0评论
7月18日早上,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公众号助手,手指点到“流量主收益”那一栏时,突然顿住了——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14.87元。

这个数字不大,但足够让我惊讶。因为上一次更新文章还是7月4日,算下来已经整整14天没动笔了。

这14天里,我既没发过推文,也没做过任何运营,公众号像个被暂时遗忘的角落。

像我平时每个月认真更新五六篇文章,出了爆款才有10元一个月,那时我总觉得,公众号流量主就是个“体力活”——必须持续输出,才能换点零花钱。

可这个月流量主收益却像个懂事的孩子,每天默默涨一点,几毛,几块,零零总总加起来,居然比我过去“认真更新”时的月收益还高。

我才突然意识到:或许我一直低估了公众号的价值。它不像朋友圈那样“刷过即忘”,也不像短视频那样“火过就凉”,那些曾经写下的文字,原来在悄悄变成一种“数字资产”。

看来写公众号赚点零花钱还是可以的。

其实不光我,身边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经历。她去年写的一篇关于“租房省钱小技巧”的文章,早就不更新相关内容了,但因为每次租房旺季都有人搜,现在每个月还能稳定带来七八块的流量主收入。

一开始她也没当回事,直到某天翻后台才发现,这篇“老文”居然断断续续赚了一百多。

一.同样是写东西,为啥公众号的旧文能一直赚钱?

我曾在朋友圈发生活感悟,当天好多人点赞,过三天就没人提了;在短视频平台发“情绪价值”的视频,火了两天就沉了,现在每天没几个看的。

但公众号不一样。

第一,它能“存住”东西。文章发出去就一直在那,读者想找随时能翻到,不像朋友圈刷着刷着就没了,也不像短视频被新内容挤下去。就像家里的工具箱,平时可能不用,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。

第二,它能“接住”主动找过来的人。微信的“搜一搜”很管用,有人想知道“宝宝辅食怎么做”“电脑蓝屏了怎么办”,会主动搜,只要你文章里有这些词,就可能被找到。这种“人家来找你”的模式,比平台硬推靠谱多了。

第三,赚钱方式简单。只要有人看,文章里的广告被点一下、或者被看到,就有钱。哪怕一天只有几十个人看,攒起来也能有零花钱。最关键的是,它不管你更不更新,只看文章还有没有被人看。

二.普通人做公众号,不用追求“高大上”,做好3件事就够了。

第一,选“小而具体”的领域。 别想着写“人生哲理”“社会趋势”,这些内容竞争大,而且很难有“持续需求”。

不如写自己熟悉的、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内容:比如你擅长整理,就写“衣柜收纳技巧”;你喜欢做饭,就写“某某家常菜做法”,越具体的需求,越容易被精准搜索到。

第二,文章“实用大于文采”。 不用追求华丽的句子,把事情说清楚就行。

比如写“租房省钱”,直接列“找房时要问清楚哪些隐性费用”“和房东砍价的3个技巧”“怎么找性价比高的合租室友”,比空泛地说“租房要省钱”有用得多。

读者看这类文章,是为了“解决问题”,不是为了“欣赏文笔”。

第三,给文章“加个标签”。 标题和正文中,多放一些“用户可能会搜的词”。

比如写“手机清理”,标题里可以加“手机内存不足怎么办”“清理缓存小技巧”;写“简历”,可以加“应届生简历模板”“简历怎么写不踩坑”。这些关键词就像“路标”,能帮你的文章被更多人找到。




写在后面的话:


断更14天仍有收益的经历,让我对“写作”有了新的理解。


以前总觉得,写文章是“付出时间换当下的反馈”——发出去有人看、有收益,才值得写。现在发现,公众号的文章更像“时间的复利”:你今天花1小时写的内容,可能这个月没什么动静,但半年后、一年后,还会有人因为需要它而点开,为你带来一点点收益。

或许你会说:“我文笔不好,写不出来。”但其实,普通人的公众号不需要“文笔”,只需要“真诚”——把你知道的、别人可能需要的东西,老老实实地写出来就行。

或许你会担心:“我没时间天天更新。”但没关系,每周写一篇,甚至每月写两篇都可以。公众号的魅力就在于,它不逼你“内卷”,只要你留下的内容有价值,哪怕更新慢一点,也能有“意外收获”。

如果你也有想分享的小经验、小技巧,不妨试试申请一个公众号开始写下来。


不用追求成为大V,就当是给自己建一个“数字存钱罐”——今天种下的文字,说不定哪天就会悄悄长出零花钱。

发表评论

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